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科研 >> 精品课程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理论大纲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8-06-11 [来源]:澳门十大娱乐网站平台 [浏览次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Introduction to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Marx doctrine

适用范围:2016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编号:1202109020

学 分:3学分

学 时:48(其中:理论学时:32 实践学时16)

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适用专业:全日制本科各专业

教 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编写课题组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修订版)。

开课单位:全校各院(部)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是全校本科各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属于2016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通识平台必修课。本课程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总体上讲解马克思主义,让学生完整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修课。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完整系统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从事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要求学生要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在实践中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和分析各种社会实际问题,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本质、社会发展动力和社会发展基本规律,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一)绪论

1.课程教学内容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4)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2.课程重点、难点

课程重点: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2)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和本质特征;

(3)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新发展。

课程难点:

(1)从总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鲜明特征;

(2)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

3.课程教学要求

(1)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过程和条件;

(2)理解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内涵;

(3)掌握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

4.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

学期第一次课,适当增加本门课程性质、特点、学习方法的介绍。要找好切入点,实现师生良好沟通,充分发挥多媒体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在介绍马克思主义发展历史时,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要素有机地整合起来,以大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性格特点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选取教学方法。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课程教学内容

(1)世界的物质性和实践;

(2)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3)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课程重点、难点

课程重点:

(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2)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3)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课程难点: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包含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3.课程教学要求

(1)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

(2)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

(3)掌握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4.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

根据授课对象的专业特点分层次组织、安排教学内容,使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为基本主线,联系我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重点讲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事物的普遍联系与矛盾运动规律、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等基本理论知识。

(三)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1.课程教学内容

(1)认识与实践;

(2)真理与价值;

(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

2.课程重点、难点

课程重点:

(1)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2)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

(3)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关系。

课程难点:

(1)人的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之间的关系。

3.课程教学要求

(1)了解认识的本质以及实践和认识的相互作用;

(2)理解认识过程的辨证运动机制及其发展规律;

(3)掌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科学论断。

4.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

这一部分内容比较抽象 理论性较强。理论往往是晦涩的,只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去学理论,因而这一部分主要通过案例、讨论、多媒体进行讲授。案例教学法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更能生动地说明一些问题,使学生易于理解及记忆,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目的。讨论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课程教学内容

(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3)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课程重点、难点

课程重点:

(1)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及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的辩证关系;

(3)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

课程难点: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与哲学基本问题的关系;

(2)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阶层的存在与变化的新特点;

(3)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与历史人物作用的辩证关系。

3.课程教学要求

(1)了解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阶级斗争、革命、改革和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其特殊形式;

(3)掌握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及其重要意义;历史人物的作用和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

4.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

通过视频案例的播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从中获得关于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直接、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通过案例讨论引导学生认识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让学生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历史与现实,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

(五)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其规律

1.课程教学内容

(1)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2.课程重点、难点

课程重点:

(1)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与经济危机。

(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特点及本质。

课程难点:

(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及如何深化对该理论的认识。

(2)怎样正确看待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

(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历史作用及其本质。

3.课程教学要求

(1)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

(2)理解资本主义的本质和规律;

(3)掌握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

4.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

通过播放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影视作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深刻认识,让学生直观看到资本主义的罪恶,并对资本主义社会为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有一个直接、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通过案例讨论引导学生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让学生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准确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独立思考和协同合作的学习习惯。

(六)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1.课程教学内容

(1)正确认识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2.课程重点难点

课程重点:

(1)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发展变化的特点和实质;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后果;

(3)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及实质;

(4)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课程难点:

(1)如何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双重作用;

(2)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3.课程教学要求

(1)了解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的进程;

(2)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理解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特点及其实质;

(3)掌握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

4.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

通过对资本主义形成与发展的相关视频案例的观看学习,让学生从中获得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形成及其发展规律的直接、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通过案例的分析讨论引导学生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发生、发展及其衰亡的必然性,让学生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正确认识历史与现实,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团结合作、科学探究社会规律的习惯。

(七)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1.课程教学内容

(1)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3)在实践中探索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2.课程重点难点

课程重点: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3)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难点:

(1)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2)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3.课程教学要求

(1)了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过程;

(2)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3)掌握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性。

4.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

通过视频影像播放提高学生注意的品质,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从中获得直接、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在课堂讲授中,引导学生阅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等经典著作的重要篇章,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和理论水平。通过案例讲解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广泛的思路,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

(八)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1.课程教学内容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2)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课程重点难点

课程重点: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2)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课程难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2)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3.课程教学要求

(1)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2)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主要观点;

(3)掌握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4.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

组织教师和学生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将书本知识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从而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案例讲解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广泛的思路,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

三、课程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环节

理论

实践

讨论、习题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4

8

一、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6

8

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

8

三、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6

8

四、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4

8

五、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2

8

六、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4

8

七、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

8

总计

32

16

备注:实践教学中,学生可任意选择两个8学时的实践项目进行实践,总学时数为16学时。

四、大纲说明

本大纲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16号)、《<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简称“05”方案)和《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教科社【2015】2号)、《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建设标准》(教科社【2015】3号)文件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修订版)制定。

本课程系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使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现实,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本门课程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在授课中理论讲解与案例结合。使用教材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修订版)。

五、课程考核

1.考核方式、记分制和考核时间

课程考核方式:综合考试;

考核形式: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

考试课程成绩评定:百分制;

考试时间:120分钟。

2.考核成绩构成及分值

综合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成绩×60%

其中,平时成绩=课堂平时成绩+实践教学成绩

(1)平时教学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课堂平时成绩50分,实践教学成绩50分。

(2)课堂平时成绩包括课堂纪律和课堂表现两个部分。每旷课一次扣5分,旷课三次以上按学校规定执行。

(3)实践教学成绩教师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实施方案组织开展课内外实践教学活动,对每位学生的参与实践活动情况进行评分。

(4)平时教学成绩优秀并通过答辩的学生获得该课程期末考试免考资格,平时教学成绩优秀但未通过答辩的学生仍参加该课程期末考试。在省级以上党务、思政、精神文明类重大活动或比赛中获三等奖以上;有重大见义勇为表现,受到省级以上媒体宣传报道或授予市级以上荣誉称号;在一些重大政治事件中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或在重大安全稳定事故积极协助学校或有关单位做好工作,避免事态扩大蔓延起到核心作用的学生可申请该课程期末考试免考资格,经政治理论教部申核确定后,可获得课程免试。免试学生末考成绩原则上在85-90分之间评定。

3.考核题型及命题要求

考试题型为单项选择题(30%)、多项选择题(10%)、判断题(10%)、分析题(20%)、材料题(30%)五种类型,各种题型的分值分布要合理。

命题必须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体现本门课程主要内容。试题要体现主要内容与一般内容相结合,覆盖面要宽。

命题要体现既考知识,又考能力,要求试卷中考查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试题分值占60%左右,比较灵活且有一定难度,重点考查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试题分值占40%左右。

命题时要体现各章节学时的比例与各章节考试分值的比例基本一致。

六、参考书目

1.《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人民出版社; 2014年版;

2.《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3.《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恩格斯,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4.《现代西方哲学》,刘放桐,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5.《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6.《主体的实践: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如是读》,周峰,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制订人:杨建强 审订人: 王丽 批准人:马继彬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