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时事热点 >> 正文

以正确舆论导向为时代新人“立心铸魂”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9-04-10 [来源]:澳门十大娱乐网站平台 [浏览次数]:

在媒介高度发达的社会,为时代新人“立心铸魂”,引领时代新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必须要充分发挥党的新闻舆论的主流引领作用。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高度重视对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既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使命。在全媒体时代,做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更加重视、着力加强、积极发挥党的主流舆论对青年的引导力,以正确舆论导向为时代新人“立心铸魂”。

提升党的新闻舆论对青年的引导力是全媒体时代提出的新课题。青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在媒介高度发达的今天,在“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的全媒体时代,对青年的正确教育引导,自然离不开媒介的支撑。从人类社会最原始的口语媒介,到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再到以“两微一端”、AI新闻主播等为代表的各式新新媒介,在人类发展历程中,随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媒介技术和媒介形态的不断发明和普及,媒介已经构建起当今社会的整体场域,对“人的尺度”的改变不断加速,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青年作为思想最活跃、行动最积极、最具蓬勃朝气的群体,历来是各类媒介的先行者、实践者、拥趸者,因此也更容易受到新闻舆论的影响。新闻舆论深刻地影响着他们认识和看待社会的角度、尺度、深度,进而改变青年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念和价值理念。在媒介高度发达的社会,为时代新人“立心铸魂”,引领时代新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必须要充分发挥党的新闻舆论的主流引领作用。

提升党的新闻舆论对青年的引导力首要是提升到达率。人类进入19世纪以来,媒介形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迭代。每一次媒介形态的变革,都使得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出现重大变化,使得身处这一场域中的青年的信息渠道、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受到冲击。纵观整个人类媒介技术发展史,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变革的速度将越来越快、影响也将越来越深刻,特别是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推动着传播格局深刻变革。当下,新新媒介时代呈现出信息传播来源多元化、信息传播文本零碎化、信息传播反馈异质化特征,无论是传统主流媒体的新闻生产活动,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新新媒介时代特征的影响。在技术赋权下的“众声喧哗”中,网络舆论对青年的引导客观存在着“回音室”效应、信息茧房化等现象,进而导致主流舆论在青年中到达率不足等问题的出现。要提升党的新闻舆论对青年的引导力,必须抓住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抓住青年这个最多变化的传播群体,加强对青年使用媒体偏好、表达方式、话语体系的研究,加大力度创新传播格局、传播渠道、传播手段、传播方式,充分利用新媒介技术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推动个性化制作、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创新新闻产品的呈现方式和传播方式,实现对青年传播的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将广大青年纳入主流舆论“同心圆”。

提升党的新闻舆论对青年的引导力关键在于提升贴近性。“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提升党的新闻舆论对青年的引导力,提升主流舆论的到达率,必须要有源源不断的鲜活内容,特别是符合青年群体的个性化内容为支撑。一段时间以来,对青年的舆论引导存在着“两个舆论场”问题,一些主流媒体由于传播内容往往过于“高大上”,对青年缺乏磁场吸引力,造成青年对主流舆论“兴致缺缺”“敬而远之”。提升党的新闻舆论对青年的引导力,要着力加强话语方式创新,提升党的新闻舆论对青年的贴近性。具体来说,宣传思想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要立足全媒体时代大势,深入到青年群体中,调查了解青年所思、所想、所惑、所需,关注青年思想特点、行为特征、现实关切,把准青年群体脉搏,真正推出一批契合青年时代关注、符合青年话语体系、贴近青年现实生活、引领青年发展进步的,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精品力作,以精品推动“两个舆论场”的融合。

提升党的新闻舆论对青年的引导力必须坚持正确导向。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意识形态领域一度被动的局面,我们党旗帜鲜明地提出宣传思想工作“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并推动正本清源取得重大成效。在守正创新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一如既往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这是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前提。特别是对青年来说,他们受到的外来影响更加广泛、人生目标更加多样、价值追求更加多元、思想行为更加多变,在对他们的新闻舆论引导中,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加强思想引领,加强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必须要立场坚定地批驳谬误,旗帜鲜明地坚持真理,坚持破立并举、敢于亮剑,确保以正确导向坚定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推动和促进青年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始终紧紧和党团结在一起。

(作者单位: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庆邮电大学分中心、重庆邮电大学党委宣传部)